光瓶酒市场硝烟再起,大容量、高质价比的新玩家正撕开传统格局。
“2-3人小聚,点一瓶不够喝,开两瓶又浪费”——山西太原某餐饮店老板的抱怨,道出了当下光瓶酒消费场景的普遍痛点。
他的柜台里,50-100元价格带的光瓶酒日渐挤占盒装酒的位置,但标准500ml的容量在真实饭桌上却显得越来越尴尬。
与此同时,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光瓶酒市场发生:头部品牌玻汾年销超80亿,绿脖西凤站稳20亿规模,区域黑马“自由爱”单凭抖音渠道就卖出147万瓶。
当消费理性浪潮席卷白酒行业,一个被长期忽视的战场——容量精细化设计,正在成为破局关键。
01 容量困局:被忽视的消费场景裂痕
走进任何一家街边餐馆,都能看到光瓶酒的新江湖:三五好友围坐,桌上立着玻汾、绿西凤或新晋的洋河高线光瓶酒。但推杯换盏间,一个矛盾始终存在——500ml成了“鸡肋”容量。
“两人喝嫌多,三人喝嫌少”,某连锁餐饮采购经理坦言,“消费者既想要品质又不愿浪费,最后往往选择减量点单,这直接压制了客单价。”
传统光瓶酒采用标准容量,却忽略了消费场景的演变。随着餐饮小聚成为主流,即时零售30分钟送达的便利性普及,“适量正好”成为新的消费诉求。
这正是衡杏750ml特级清香酒破局的起点。加大50%的容量,恰好满足3-4人用餐场景,单瓶价格却控制在百元内,击中“一瓶尽兴”的消费心理。
02 清香复兴:千亿赛道上的核动力
选择以清香品类切入市场,衡杏背后是品类崛起的黄金浪潮。
产业报告显示,清香型白酒正以惊人速度扩容,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,利润达350亿,品类份额飙升至17%。更有预测指出,2025年清香白酒市场规模将冲击1200亿大关。
在山西大本营,清香品类的统治力更加强势,市占率超过70%。汾酒省内营收突破120亿元,增速超过20%,持续挤压浓香市场份额。
衡杏扎根中国大曲清香核心产区杏花村,以“特级清香”定位切入,正是踩准了品类爆发的节奏。
其500ml山西高粱酒主打“地缸古法发酵”和“摘取中段优质原酒”的工艺特色,在品质上与头部品牌看齐,成为经销商对接大众市场的利器。
03 高端光瓶:没有包装的较量
当行业还停留在“光瓶=低端”的刻板印象中时,50-100元价格带已成新战场。
泸州老窖推出65元复刻版二曲,古井贡酒上架80元第八代光瓶,洋河59元高线光瓶48小时卖断货——名酒厂集体冲锋,宣告光瓶酒高端化时代的来临。
这场没有包装的较量,核心是品质与成本的平衡。衡杏750ml特级清香酒采用固态发酵纯粮酿造,却凭借大容量设计摊薄包装成本,在终端呈现“越级品质感”。
“50元以上光瓶酒已脱离‘买醉’功能,消费者要求明确的风味表达。”某咨询机构分析师指出,“清香特有的‘甘润清爽’口感,在佐餐场景中具有天然优势。”
04 渠道革命:即时零售重构酒水流通
光瓶酒的爆发不仅源于产品革新,更受益于渠道生态巨变。美团数据显示,光瓶酒及啤酒占据即时零售平台80%的销售份额,与千元名酒形成鲜明断层。
“传统渠道层层加价,而50元以上光瓶酒通过即时零售可实现‘速成爆款’。”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专家点破关键。衡杏750ml的产品设计暗合此道——大容量、易携带、即开即饮,与30分钟送达的即时消费完美契合。
针对渠道伙伴,衡杏推出梯度赋能政策:县级市场支持500家进店陈列,市级市场扩展至1000家。在放量初期,给予渠道充分的试错空间和成长红利。
---
山西某酒类批发市场,张老板刚卸下二十箱衡杏750ml特级清香酒。“上周试推了五箱,餐馆回购率出乎意料,”他指着仓库里所剩无几的库存说,“消费者算得清楚账——750ml卖90元,比两瓶500ml省了十块钱,还不用担心喝不完浪费。”
随着光瓶酒向2000亿市场规模迈进,那些精准切中场景痛点的产品,终将在渠道端爆发出惊人能量。